陈天强劳模创新工作室

负 责 人:陈天强
成员数量 :34人
级  别:省级
所在单位:板材事业部中板厂

[ 工作室详情 ]

工作室基本情况 工作室名称 陈天强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级别 省级
成立时间 2014
工作室所在单位 板材事业部中板厂
工作室介绍
陈天强劳模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3月,是以“江苏省劳动模范”陈天强同志为领军人物,由劳模、技术骨干、首席操作师等组成的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团队,工作室现有成员3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5人。目前有1名特级技师、3名技师,3名工程师等组成,工作室现有党员10人,党员先锋岗2个 工作室主要围绕中板厂热轧车间现场生产、非计划攻关、项目调试、品种拓宽、金属平衡、安全现场等重要领域,是一支以技术指标攻关,创建一支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职工人才队伍,倍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队伍。解决“技术断层”难题的客观需要,树立一种“人人皆可成才“的导向,不断突破轧钢技术。 2015年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2016年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2018年陈天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六西格玛项目获得江苏省质量协会二等奖、2021年荣获年度全省机冶石化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团队人数 34
工作室类别 工艺研究、节能降碳
创新领域
中长期规划
尺寸非计划:在2024年底尺寸非计划在0.5%的基础上降低至0.4%,力争在在2025年突破历史上从未实现过的目标,尺寸非计划率控制在0.25%以内。 瓢曲发生率:在2024年年底,在2023年平均指标基础(4.2%以上)上降至3%以内,在2025年年底达到2.6%,实现在2023年基础上指标再降一半的目标。
工作室领衔人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学 历 政治面貌 职务 职称 技能等级
陈天强 1968年 初中 群众 班长 高级工
领衔人获奖情况
1、《“低轧速、多集管、小流量”板型控制法》获得2022年度南钢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 2、《降低结构用钢 23mm 及以上钢板瓢曲发生率》荣获2022年“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发表交流活动” 示范级 成果。荣获2022年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
工作室成绩 主要完成创新项目
1、《“低轧速、多集管、小流量”板型控制法》先进操作法一年增效470万元。 2、2022年基层微创新《提高中板厂轧制成材率降低粗轧机轧制翘扣头发生率》每年增加经济效益215万元,获公司级银奖。 3、2022年基层微创新《降低加热炉单耗》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80万元,获公司级银奖。 4、2022年基层微创新《中板厂分段剪项目改造》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20万元.获公司级铜奖。
专利情况
1、授权的发明专利14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轧机吹扫装置》、《一种焊接结构用钢板表面花斑的方法》、《一种控制钢板下表麻坑缺陷的方法》、《一种降低厚度23mm以上钢板剪切瓢曲发生率的方法》、《一种提高管线钢板形一次合格率的控制方法》、《一种降低钢板红色氧化铁皮残留的板坯加热工艺》、《一种可快速更换滑板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排钢过桥》、《一种降低厚度23mm以上钢板剪切瓢曲发生率的方法》《一种直通式的轧钢加热炉水冷隔墙结构》 2、受理的发明专利4项:《一种提高管线钢板形一次合格率的控制方法》、《一种390MPa级高层基建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工作室每月邀请技术专家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培训,全年开展培训20余次,主要开展指标攻关、人才培养、阿米巴、质量等方面培训,2021年该小组成立车间技能评审小组,每月对岗位人员进行技能评定,每年五月份,该小组组织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技能比武大赛,先后培养10名生产骨干,1名特技技师,4名技师,2名二级操作师,4名管理人员,为企业的可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主要成绩
一、轧制成本攻关 1、两年来,工作室着手于成材率这一痛点问题,针对中板厂现有的设备特点以及订单结构特点,从设计、计划、设备精度、过程控制等多个方面去开展攻关活动,进行成材率的全面提升改进,对于中板生产的成材率指标进行充分的挖潜降本。成材率指标提升0.37%,每年创造效益777万元。 2、工作室开展厚板板型攻关战役,通过近两年不断进行工艺研究,制定设备精度标准,加强岗位培训等工作,成功将中板厚板瓢曲指标由2022年18.5%降低至2023年2.97%,而对于中板厂板型挽救而言,钢板挽救成本约66元/吨。 3、加热炉单耗攻关:岗位从入炉计划,低温试验,提高热装比例,目前热装比例已提高至70%,累计降本555.8万元。 二、技术难点攻关 1、工程机械用钢表面“镜面”工程:通过改善钢板的温度均匀性来促使钢板表面氧化铁皮形成的均匀性致密性,同时改进高压水除鳞效果,使得钢板表面颜色成青黑色,无条带红锈色差。周期短,效果快,成本低。在四个班组推行后,要求表面无色差,目前已应用于良好,整体钢板呈青灰色,表面色差改判率不到2%。 2、非计划攻关:根据现有的订单结构、辊期、辊型,以及炼钢计划特点,细化为按照宽度变化趋势图进行装炉,特别明确地指出宽度≥2050mm的订单,轧制辊期≤11h。为了避免轧制6-7mm极限薄规格对轧辊凸度的过度磨损,针对6-7mm极限薄规格,制定专项的7条装炉优化措施。降低非计划产生以及其相关的成材率损失。热轧责任非计划率由1.02%降低到0.76%,每年创造效益273万元。 3、降低粗轧机轧制翘扣头发生率:通过对粗轧机主机特性、上下表温差、粗轧机咬入阶段温度、主机转速等复杂因素的研究。改进后,扣头发生率8%,每月产量增加1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