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娟职工创新工作室

负 责 人:赵亚娟
成员数量 :10人
级  别:省级
所在单位:科技质量部

[ 工作室详情 ]

工作室基本情况 工作室名称 赵亚娟职工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级别 省级
成立时间 2012年
工作室所在单位 科技质量部
工作室介绍
赵亚娟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10月,成员10人,由公司外聘专家李平和教授、实验检测中心金相、电镜、力学、热处理、工艺调度等班组技术骨干组成,创新能力强,以项目课题研究与应用为载体,围绕降本增益、技术攻关、工艺创新等主题,组织开展现场工艺难题攻关、产品研发中的难点课题、日常检试验中的疑难攻关和基础研究,是目前南钢唯一能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性能、组织和成分信息展开系统深入分析的工作单元,为改进、稳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提供强大的助力。
团队人数 10
工作室类别 工艺研究、设备创新、数智化提升、质量提升
创新领域 钢材微观研究
中长期规划
以技术创新和数智化开发为出发点,对材料内部微观结构与工艺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为生产工艺提供指导依据,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助力公司产品研发。
工作室领衔人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学 历 政治面貌 职务 职称 技能等级
赵亚娟 1980年 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公司技术专家 高级工程师
领衔人获奖情况
2016年赵亚娟被评为公司专家,曾获“十佳青年”、“十佳劳模”、“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赵亚娟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工作室成绩 主要完成创新项目
完成多项创新课题,并荣获公司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如:《水浸探伤标准体系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热模拟技术在C38N2开发中的应用》、《落锤缺口压制装置改造》、《热模拟技术在非调质汽车用钢30MnVS开发中的应用》、《超高温熔化技术在铸坯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建立典型钢种的CCT曲线图谱》、《焊丝钢现场控冷工艺优化》、“创新试验方法,自制试验工装,满足南钢高端产品检测需求”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六西格玛项目“降低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评级的误判率”荣获江苏省质量工具与统计技术应用成果奖。申请了2项公司专有技术:编号1020220001“水浸探伤检测内部规范标准”、编号1020220002“水浸探伤效率提升技术”。
专利情况
工作室结合公司发展目标,提高工作室检测分析能力和课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近年来,工作室共授权“一种用于水浸超声波探伤检测中的试样流转小车”、“一种用于复合钢板剪切试验的装置”等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用于检测钢中夹杂物的试验方法”、“一种可实时观察抛光效果的电解抛光装置及方法”等10项发明专利,另已受理5项专利。
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工作室致力于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技能精、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通过构建“三大学习内容、四个学习平台、五种学习方法”创新文化学习氛围,突出重点,加快对核心骨干的教育培养。团队成员荣获“南钢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大先进操作法”、“公司首席操作师”、 “南京市劳模”等称号,工作室所在的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江苏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南京市模范职工小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称号。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多方面收获。
主要成绩
2024年7月被认定为“江苏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2019年“赵亚娟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创新试验方法,自制试验工装,满足南钢高端产品检测需求”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六西格玛项目“降低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评级的误判率”荣获江苏省质量工具与统计技术应用成果奖。“超高温热模拟实验的方法开发”荣获公司优秀创新成果奖;“轴承钢系列碳化物带状评级细化”创新项目荣获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热模拟技术在非调质汽车用钢30MnVS开发中的应用”荣获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参与的“高标轴承钢品质提升及高效生产”公司重大难题攻关项目荣获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工作室不仅注重创新,更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为更好地创新提供基础。将以往对组织判断的经验进行总结,标准化,为新进人员提供可以直接参照的检验手册;对于实际生产检验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小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的精度和方便性,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申请获得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公司级先进操作法多项,拥有“水浸探伤检测内部规范标准(编号1020220001)”等公司专有技术多项。并有30多篇技术论文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上。团队成员荣获“十佳青年”、“十佳劳模”、“优秀科技工作者”、“南钢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大先进操作法”、“公司首席操作师”、“南京市劳模”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