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24-12

“聚焦‘精’与‘特’,我来献一策”竞赛活动--智多星(一)


来源:浏览:120

2024年,为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厚植广大职工创新基因,南钢工会开展了“聚焦‘精’与‘特’,我来献一策”竞赛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工会认真组织,广大职工积极献策,共收到职工7819条有效献策数,其中采纳6567条,评选出12个金点子、23个银点子,11个智多星,有效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热情,为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表彰在2024年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经综合考评,决定授予特钢事业部等3个单位为“金牌组织单位”,授予炼铁事业部等7个单位为“银牌组织单位”,授予物流中心等4个单位为“铜牌组织单位”;授予王海朋、孙雯、何昊南、曹红远、曹国俊、孙志鹏、张明珠、张振杰、宋万里朱伟超、詹放等11人“智多星”称号。《南钢工会》微信公众号特此推出“南钢智多星”栏目,分三期展示一线职工的创新创造事迹,树立一线职工小改小革创新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


01

智多星—孙志鹏


在烧结厂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不仅是工艺的守护者,更是创新与智慧的化身。作为烧结厂生产技术科科长、孙志鹏职工创新工作的领头人,孙志鹏“金点子”频出,赋能一线实战,全年领衔36个创新项目,《烧结均衡布料优化技术》获2022年度公司微创新金奖、江北新区五小创新项目,《高比例褐铁矿烧结技术开发应用》获2023年度南钢微创新金奖、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先后获得专利10项。

在解决棘手的问题上,孙志鹏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合生产现状想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体现足智多谋的本色。1号和3号烧结机混合料仓的蒸汽预热,原先采用饱和蒸汽预热,蒸汽品质温度低且含水较多,影响混合料温预热效果。孙志鹏经过分析研究后提出采过热蒸汽提升料温的建议。环冷机余热回收产生的富裕过热蒸汽,他就带领团队通过改造利用富余蒸汽引入从而混合料仓预热系统,既不造成蒸汽浪费,也显著改善了预热效果,降低了烧结能耗。


02

智多星—张明珠

图片

从事探伤工作十年,是班组里的“技术达人”。她领军攻关,开展了30多项项目攻关,创造经济效益高达1150万元。她提出的“高标轴承钢漏磁探伤信噪比优化”项目荣获公司基层微创新金奖, “一种超声水层式自动调整中心操作法”被评选为南钢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

     张明珠对探伤工艺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近两年的生产进行跟踪,她发现探伤线GE超声设备的横波检测刻槽只与精度有关,对规格影响不大,于是根据历史数据直接在开刻槽钢的横波灵敏度给定数值设定,有效减少样棒测试时间,提高了生产作业率。高标轴承探伤合格率直接影响高端轴承的开发和交付,面对这个难题,她勇挑大梁,成立专项攻关课题组,从影响漏磁探伤检出缺陷能力的信噪比入手,针对钢材特殊性进行专项研究,一方面结合探伤设备本身噪音抑制功能对探伤来料的表面进行管控和漏磁检测参数的合理设置;另一方面结合用户使用情况,对探伤不同规格、检测精度的钢材,采用不同的噪音抑制手段,最终实现高标轴承钢的高效探伤。

张明珠还注重技能传承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带领青年人才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为班组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探伤工,为精整厂棒材探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03

智多星—王海朋


2015年入职南钢,现为板材事业部宽厚板厂电修车间综合管理班班长,主要负责轧机等关键核心设备的自动化维护工作。工作以来,王海朋扎根生产一线,结合现场生产情况提出了22项合理化建议,保证了轧机设备高效率零故障运行。与此同时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极致竞争力。在工作期间参与开发双火车轧制方法,开辟新的高效工艺路径,使得厚板轧制效率显著提升,为南钢特厚板市场开拓铺平道路,获得公司十大先进操作法。

开发基于模型自适应学习保护轧机主轴功能,可将轧制规程道次间的扭矩限制值由当前的1.8倍额定扭矩提升至2.0倍,有效提升轧制产量。自工作以来,申请受理专利9项,授权1项,公司先进操作法2项,省级质量成果荣誉1项,国家级质量成果荣誉1项,荣获了公司“数智之星”,江北新区“技能达人”等荣誉。


04

智多星—孙雯


孙雯,能源动力事业部能源管理处处长助理。拥有5项个人专利和1项专有技术,牵头实现复杂环状多产耗点煤气输配系统新技术的应用还被江苏省工信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技术。2024年合理化建议月期间,孙雯积极响应公司、事业部号召,围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开发能源供应模式等提出20项高质量建议,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

她对周边企业南化公司的能介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对方缺乏氮气资源。提出将南钢富余氮气通过管道输送的方式销售给对方的建议,不仅保证了公司的内部氧氮平衡,同时实现与周边企业能源资源共享,创效400余万元。为解决高热值能源供给没有更多备用手段的问题,该同志建议引入管道天然气,在焦气不足或末端加热炉含硫较高时可灵活掺入,目前该管道已竣工,且未来管道天然气在公司还会有更多应用场景,助力公司减碳增益。

今年,在公司工会和事业部的关心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公司智慧能源创新工作室联盟,联盟汇聚了7家创新工作室,重点围绕公司业务发展牢牢把握“清洁低碳、极致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核心内涵,充分依托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智慧能源联盟产业链发展。